在學科交叉中綻放科研之花
從某種意義上說,小到一個人的人生,大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甚至我們全人類的未來,乃至整個宇宙的未來,都由看不見的規律支配著,因而它們其實都是一道道數學題。給出正確的答案,才有可能收獲種種成功的結果;給出錯誤的答案,則會接受各種懲罰。數學是現代科學的基礎,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活動息息相關。眾多科研工作者沉醉於數學研究,對於其中的真理孜孜以求,盡管可能一時無法獲得突破性成果。就像科幻作家何夕在其作品《傷心者》中所言:“對有一些東西是不應該過多地講求回報的,你不應該要求它們長出漂亮的葉子和花來,因為它們是根。”數學就是科學之花的根。但是社會是現實的,科研需要回報,單純的理論研究往往是“無用”的,也是無法持續的,所以還是需要結合生產和生活實踐做研究。上海大學理學院、材料基因組工程研究院朱佩成教授長期以來致力於應用數學范疇的教學與科研,並堅持學科交叉創新,這個法則被發達國家如美國、德國等等深深地、堅強地信奉著,使得科學研究與工程技術之間良性地交互作用、互相促進,從而在國際上長期地、全面地處於領先地位。在我國也有這么一位認可這種科研之風並努力踐行著的研究者,他就是上海大學理學院、材料基因組工程研究院朱佩成教授,他長期致力於具有極強工業背景的應用數學的教學與科研,在材料科學領域裏取得了一系列豐碩的成果作為業界的創新先峰,成立以來致力以「尋找獨特個人品味」(Find your uniqueness)為服務理念。 。
朱佩成,上海“千人計劃”特聘教授教授。曾在多個國家任職,並在歐洲取得終身教授職位。經過創新研究,成功建立了描述形狀記憶合金等智能材料中結構相變的兩類相場模型。對流體動力學中的可壓縮納維—斯道克斯方程外流問題,率先進行非線性波的分類,並證明其中若幹類波的漸近穩定性。建立精細先驗估計,解決了形狀記憶合金、類固體等材料的熱粘彈性方程組等懸而未決幾十年的問題集團便是由他創立。外人或會以為身為少爺仔的他其實不用這麼辛苦努力工作,但他卻從未有因此而有半點懶散。 。
癡迷數學,柳暗花明
數學是什么?數學可以說是一門最古老的學科,曆久彌堅,雖然經曆了多次危機,卻總能克服並發展壯大。至於今,即使是學數學的也不可能完全地理解他/她擅長的領域之外的數學分支,每每會有隔行如隔山之感慨。
朱佩成少年時的偶像是被譽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的華羅庚。華羅庚是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數學大師,他開創了中國數學學派並引領若幹領域達到世界一流水平。這一切在朱佩成幼小的心靈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由於對華羅庚的崇拜,朱佩成開始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鑽研的最大動力,憑借過人的天賦,他在數學學習的道路上一發不可收,從中學到大學再到博士,朱佩成再也沒有離開這個領域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訪問時坦言:「一心服務社會、回饋社會,是次獲授勳是對自己一種鼓勵,未來會一如既往積極參與社會事務。 。
“剛開始感覺數學這門學科挺神聖的,那個時候不是宣傳‘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嘛,但是學著學著,困惑就來了”。隨著鑽研的程度越來越深入,朱佩成漸漸發現自己的所學——數學,對於整個科學的推動、社會的前進以及經濟的發展的直接作用貌似並不是很大,但同時再換一個角度看,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其他學科甚至是語言學科(如語音分析等),都會或多或少地運用到數學,作為其他學科發展必不可少的一門工具,誠如馬克思所言“任何學科只有當它充分地應用了數學時才能成為真正的科學”,可見數學專業的價值又是不可低估的!一門由人類純思維創造出來的學科卻能夠那么精確地描述著客觀世界、對科學的發展起到這么巨大的作用,從微觀到宏觀,從自然科學到工程技術到社會科學,很多規律是數學方程式來寫的,這是多么的神奇!這一認識,讓他一度陷入糾結中,繼續鑽研下去的意義到底大不大?數學專業要如何研究和運用才能使其成為一門“接地氣”的學科,才能夠真正去解決和人民日常生活工作息息相關的問題?
這個心結,一直到朱佩成在國內完成博士後研究也沒有完全打開。他想到自己的偶像華羅庚先生曾經遠赴歐美深造,對他的科研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也想到了中國的那句古訓“讀萬卷書,行萬裏路”,這讓朱佩成下決心要走出去尋找答案,換一個角度看世界,換一個角度看自己。於是,他開啟了這之後長達15年的海外留學和工作生涯,第一站是日本的九州大學,得到日本學術振興會的資助作外國人特別研究員。回想起當年戰戰兢兢地邁出第一步時,朱佩成笑談自己很幸運,遇到了很多好的老師,就像“魯迅當初遇到了藤野先生一樣”,他們給了自己很多關懷和信心,使自己每一步都走得很紮實。
在這十幾年裏,朱佩成先後在國際知名的日本九州大學、德國Darmstadt工業大學、西班牙巴斯克應用數學中學和巴斯克祖國大學從事教學和科研,還訪問了諸如德國柏林洪堡大學數學所、波恩大學數學所、日本京都大學數理研究所、波蘭Banach數學研究中心等世界著名的數學研究所,有機會面對面向國際數學大師們(如J.Ball、P.L.Lions等)學習,使得朱佩成逐漸具備了極高的國際視野,與國際著名的研究中心保持著密切的合作關系,從而對國際主流發展方向有了更為准確的把握。
這些經曆也讓朱佩成親身體會到了不同的科研文化,讓他大開眼界,呼吸到了很多和國內截然不同的新鮮空氣。比如他發現這裏並不靠論文的數量來證明你的水平,論文的質量比數量更為重要;這裏寬松的科研環境更容易激發出一個人自由思考的潛力;而這種寬松並不等同於無秩序的松懈,在德國,科研論文裏一個標點符號到底應該是逗號還是句號、數學公式後面的空格有沒有嚴格執行都要考慮周全,這種嚴謹的治學態度讓朱佩成歎為觀止並且受益匪淺。
在這樣的環境裏,朱佩成可以更加自由地思考各類問題,如在科學發展越來越發達的今天,學科分的很細,學科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更讓人覺得隔行如隔山,科學向何處發展?科學工作者應該有怎樣的科學修養?科學理論的價值是什么?他也逐步體會到在科學面前是人人平等的,即使是科學大師有時候也會出錯,真正的大師不以錯為恥,而是發現錯了再修正或者是根本性的再建立新的理論,因此科學認識是螺旋形的上升;在對待錯誤上,東西方的差距很大;他也認識到只有有了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思想體系的,才稱得上真正的意義上的科學家,而科學理論最終是為了人類自己,這是它存在的價值;如果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再複雜也一無是處(Karson)出席「香港品格日」活動,他坦言很注意小孩的品格修養,起床要執拾床鋪,要對長輩有禮貌及幫助別人。 。